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比特币ATM在美国沦为2万亿韩元诈骗工具,需以技术而非监管应对

2025-08-22 21:51:53
收藏

美国比特币ATM普及伴随诈骗激增引发争议

随着比特币ATM(虚拟资产自助终端)在美国逐渐普及,成为现金与加密货币转换的重要工具,与之相关的欺诈案件也呈爆发式增长,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尽管部分地区已出台全面禁令,但专家指出此类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基础设施扩张与监管困境

目前美国加密货币日常用户已突破5,500万人,全国范围内部署的比特币ATM数量高达数万台。这些设备不仅实现现金与数字资产的双向兑换,更作为传统金融体系的补充基础设施。随着促进稳定币流通的GENIUS法案通过,分析认为将进一步刺激ATM的市场需求。

新型诈骗手法肆虐

犯罪集团近期频繁利用ATM实施"权威诈骗":伪装成警察等公职人员,通过制造紧急事态胁迫受害者即时转账比特币。据联邦调查局2024年数据显示,加密货币ATM相关诈骗报案达10,956起,涉案金额约2.467亿美元(约合3,428亿韩元),报案量同比激增99%,损失金额上升31%,反映出犯罪规模正在急剧扩大。

禁令措施引发争议

华盛顿州斯波坎等城市相继出台限制或禁止比特币ATM的政策。但业界批评此举如同通过禁止电子邮件来防范网络钓鱼,未能触及利用人性弱点实施诈骗的本质。专家强调单纯禁止使用只会迫使犯罪转移渠道,而非真正消除风险。

技术防御方案浮出水面

更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将ATM改造为反诈骗前哨:在交易发起时强制显示不可逆与匿名性风险提示,部署可疑行为自动识别系统等。此类技术已在传统银行ATM及转账服务中验证有效性。密歇根州格罗斯波因特法姆斯地区则创新性地采用设备注册制与预警系统,通过社区教育提升民众防范意识。

平衡创新与保护的未来路径

在金融创新与自由市场政策深化的背景下,全面禁止虚拟资产终端可能损害数百万普通用户的权益。业内人士建议采取三重防护策略:运营商实时更新反欺诈系统、设备集成用户友好型警告机制、州政府保持政策执行连贯性。这种综合治理方案既能维护区块链生态的基础设施,又可显著提升用户安全保障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