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企业加密资产储备可持续性的关键在于严格治理与规范管理
HashKey Capital首席执行官邓超在独家专访中强调,数字资产储备(DATs)若管理得当可成为长期投资选择,但缺乏风险框架或分散不足往往导致其在市场波动周期中崩盘。"韧性源于纪律,"他解释道,"数字资产本身并非不可持续,决定其生命周期的在于管理方式。"
五亿港元专项基金的战略布局
此番见解发布之际,HashKey刚刚宣布在香港启动规模达5亿美元的DAT基金,旨在通过链上基础设施、托管及生态服务的战略部署,支持基于比特币和以太坊的企业资产储备。该基金旨在帮助机构投资者超越单纯持有,从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发展中获取收益。
DATs与ETFs:互补性金融工具
邓超将DATs与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区分为互补而非竞争关系。ETFs为零售和主流投资者提供广泛敞口,而DATs则是为企业将加密资产整合至核心运营战略的量身定制方案。
数据显示,现货比特币ETF总规模达1523.1亿美元——约占比特币总市值的6.63%——而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共持有超110万枚比特币,价值约1280亿美元。所有持有比特币的实体。数据来源:BitcoinTreasuries.NET
邓超指出,许多企业资产储备因僵化的投资结构或极端波动而受损。HashKey的DAT基金通过允许定期申购赎回,以及对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分散配置来缓解这些问题。
聚焦核心生态的全球布局
HashKey计划重点发展被视为流动性和创新核心驱动力的比特币和以太坊生态系统,涵盖托管、支付、质押及受监管稳定币基础设施等领域。尽管从香港起步,该公司计划将业务扩展至美、日、韩、东南亚及英国市场,践行真正的全球化投资策略。
应对传统金融界的加密质疑
邓超承认传统金融界对数字资产存在安全担忧、波动性质疑及会计处理等方面的顾虑。他强调这些误解是阻碍机构广泛采用的重要因素,尽管将加密货币纳入主流金融体系的兴趣正在增长。
展望未来,HashKey管理层对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s)、机构场外交易市场发展以及链上金融产品的创新尤为乐观。他预测这些创新将扩大投资领域并促进大规模资本流动,标志着加密活动正从碎片化向综合性数字金融生态系统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