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跨链鸿沟:从交易量神话到现金流现实

2025-09-22 17:30:57
收藏

跨链协议正分化为三大模式——资产桥接、消息传递层和中继网络,各自具备不同的盈利路径和代币价值捕获机制。头部项目如Wormhole和LayerZero虽占据规模优势,但仍在等待治理机制开启费用开关;而deBridge已通过实际收入开展代币回购。当前市值常与基本面脱节:部分代币仅凭概念叙事支撑估值,而DBR等代币则展现出强劲现金流与低市销率。

从Multichain崩盘到Wormhole与LayerZero的崛起

跨链协议曾被视为区块链互操作性的基石:通过无缝转移资产与数据来捕获全生态增长。2019至2021年间,Multichain(原AnySwap)几乎成为跨链桥代名词,TVL一度突破150亿美元。但2023年的安全危机揭露了残酷现实:无论规模多大,若治理与安全体系崩塌,数十亿美元可能一夜蒸发。随着核心团队失联、资金被盗,行业信任度遭受重创。

然而市场需求并未消退,反而催生了新一代基础设施。Wormhole凭借守护者网络和广泛链覆盖,迅速吸纳大量Solana-Ethereum流量;LayerZero则以"可配置安全性"和超轻节点设计赢得DeFi及稳定币项目青睐,两年内整合超100条链,处理近半数行业流量。与此同时,Axelar与deBridge定位为"跨链操作系统",提供验证网络与流动性路由服务。

截至2025年初,跨链交易量屡破纪录:2024年11月单月流量突破500亿美元,环比近乎翻倍。资金跨生态转移的需求势不可挡。核心问题在于:在这庞大流量中,谁真正实现了盈利?哪些代币切实捕获了价值?

三大技术路线与商业模式

跨链项目通常分为三类:

1. 资产桥接

采用锁定铸造机制或流动性池模式,代表项目包括Wormhole、Stargate、Synapse、Across和Celer。用户于链A存入资产后在链B提取,安全性由多重签名或乐观证明保障。为维持竞争力,大部分费用支付给流动性提供者和中继节点,协议层几乎无留存收益。代币主要用于治理和激励,缺乏可持续价值锚定。

2. 消息协议

专注于传递任意消息,资产转移仅是其用例之一,LayerZero与Hyperlane为典型。每次跨链调用需向预言机和中继器付费,天然形成收入流,理论上可注入国库用于回购或销毁。

3. 中继网络

通过自有验证节点集管理跨链通信,采用PoS或多签共识机制,以Axelar和deBridge为代表。其运作类似"跨链版以太坊",用户支付原生费用分配给验证者。该模式安全性更高且具备直接变现能力,但需维持通胀与收益的动态平衡。

简言之:安全模型决定是否可能收费,商业模式决定是否实际收费,代币经济决定收益是否回归代币价值。

案例分析:盈利者、叙事者与转型者

从收入、市值与代币捕获角度观察头部协议,可划分三大阵营:

1. 现金流正向循环阵营

deBridge表现突出。其DLN技术采用按需流动性模式,避免巨额闲置TVL。每笔交易收取费用并100%用于DBR回购,验证者与质押者共享收益。2024年其年化收入超1500万美元,而市值仅8600万美元,市销率个位数为行业罕见。

2. 规模主导待变现阵营

Wormhole管理着30亿美元TVL和月均数十亿交易量。随着W2.0升级,费用开始注入国库用于回购和质押奖励,初步实现流量与代币价值挂钩。LayerZero使用量更甚,2024年Q4处理410万次跨链消息,但ZRO尚未开启费用开关,所有支付仍流向服务节点。一旦治理机制启动,ZRO将把网络使用量转化为通缩压力。这些巨头正处于价值捕获临界点。

3. 高流量低留存阵营

Stargate累计处理超700亿美元交易,但年协议收入不足60万美元,对应1.67亿美元市值使市销率超280倍。Synapse虽收取3000万美元费用却全部分给LP,导致SYN代币零捕获,市值从10亿暴跌至3000万。Across与Celer同样依赖补贴扩张,几乎无留存收益。Axelar处于中间状态:虽具PoS网络与收费机制,但百万美元年收入难抵数千万代币增发带来的稀释效应。

结论清晰:交易量不等于商业质量,现金流才是核心分水岭。行业竞争焦点已从"连接多少条链"转向"费用是否回归代币价值"。

投资评估与未来展望

判断跨链项目长期价值需关注三个核心问题:

1. 费用机制:是否已收费或存在明确启动路径?费率是否匹配安全模型?
2. 国库管理:收益是否进入透明国库?是否承诺用于回购或分配?
3. 代币设计:持有人能否通过质押、分红或真实销毁捕获价值?

应用此框架可见:deBridge已实现完整闭环;Wormhole与LayerZero具备清晰路线图但依赖治理决策;Stargate等项目尚未构建价值循环。

未来催化剂包括:费用开关启动、国库回购执行、质押奖励发放;风险则在于:治理延迟、通胀失衡、补贴枯竭或安全漏洞。

行业将呈现两极分化:LayerZero等可能树立规模与现金流并重的标杆;Stargate等或被整合至大生态,原生代币边缘化。资本将从"追逐流量"转向"追逐收益",下半场竞赛不在于展示多大数字,而在于如何将每笔转账转化为代币的持久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