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比特币与以太坊的储备策略:赛勒的全押豪赌与泰尔的分散投资

2025-09-14 19:40:54
收藏

科技投资者的加密资产战略:赛勒与蒂尔的不同路径

科技投资人彼得·蒂尔与迈克尔·赛勒引领了企业加密资产储备浪潮,但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赛勒的Strategy公司(原MicroStrategy)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持续购入比特币,目前持有约63.8万枚BTC,占比特币总供应量的3%。而蒂尔通过Founders Fund等投资工具,将筹码分散在以太坊和其他山寨币上,支持了包括ETHZilla、BitMine以及Bullish加密交易所在内的多个项目。

赛勒的比特币单边策略

迈克尔·赛勒的Strategy公司开创了企业加密资产储备模式。自2020年起,该公司通过股权和债权融资持续购入比特币,将BTC作为核心储备资产。这一策略使其股价在2020年后暴涨2300%。截至2025年中,Strategy持有约63.8万枚BTC(价值超7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级比特币持有者。日本Metaplanet等公司纷纷效仿这一模式。

赛勒的"无限资金漏洞"模式通过发行新股或可转债融资购买比特币,并将其计入资产负债表。虽然股权稀释通常会降低企业价值,但大量购入BTC反而推高了Strategy的市值,使其获得更多融资。这个循环依赖比特币价格的持续上涨。但自2025年7月以来,Strategy股价已下跌26%,反映出投资者的套现行为和市场疑虑。

蒂尔的多元化加密资产布局

彼得·蒂尔则采取更为分散保守的策略。2025年初,其基金对比特币和以太坊各配置1亿美元资金,更引人注目的是对以太坊生态企业的重仓投资。Founders Fund持有ETHZilla7.5%股份和BitMine Immersion9.1%股权,这两家公司现已转型为以太坊储备企业。

ETHZilla(原生物技术公司)现持有数万枚ETH,BitMine则积累195万枚ETH(约87亿美元)。蒂尔将质押收益与智能合约功能结合的以太坊称为"华尔街首款加密债券"。与赛勒的单一比特币策略不同,蒂尔将风险分散到多个区块链平台,其投资组合更注重产生收益的代币(如提供质押奖励的ETH),而非单纯的价值存储代币。

加密资产储备企业的爆发式增长

在Strategy的示范效应下,2025年企业加密资产储备呈现爆发态势。数十家上市公司(多为曾经的冷门低价股)宣布通过融资囤积加密资产。这引发市场剧烈波动:德克萨斯州低价股Eightco宣布收购Worldcoin后单日暴涨5600%;房地产公司Caliber宣布购入Chainlink代币后股价飙升2100%。

报告显示,宣布加密资产储备计划的企业股价平均在24小时内上涨150%。全球企业和基金目前持有超过1100亿美元的比特币和约40亿美元的以太坊作为储备资产。这种"持有加密资产,坐等市值飙升"的策略正在形成风潮。

风险警示:死亡螺旋与泡沫隐忧

专家警告这种模式存在重大风险。最常被提及的是"死亡螺旋":当加密资产价格下跌,企业股价接近净资产价值(NAV)时,估值缓冲将消失;融资渠道随之枯竭,被迫抛售资产又会进一步压低价格,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Strategy的NAV(比特币持仓价值)约为股价的1.4倍。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指出这种溢价缺乏合理解释。著名做空者吉姆·查诺斯更直言溢价"荒谬",认为"这毫无技术含量...只是融资购买金融资产"。

规模较小的加密资产储备企业风险更高。许多持有大量波动性强的山寨币,其股价暴涨往往如meme股般快速反转。摩根大通2024年研究发现,单日暴涨数千百分比的股票"通常会在数周内回调"。流动性风险同样值得警惕:当熊市来临时,低NAV倍数的企业可能面临保证金追缴和恐慌性抛售。

专家分析:模式的可持续性

行业分析师认为,加密资产储备企业是高风险的实验性产物。支持者认为它们通过股权和机构框架实现了加密资产投资的民主化。以太坊储备企业通过质押收益使ETH成为年化3-4%的"加密债券",这正是蒂尔投资逻辑的核心。

市场观察人士指出,维持NAV溢价(MNAV)是企业持续购买新资产的关键。目前多数公司通过股权融资,这限制了市场崩盘的破坏力(仅稀释股东权益)。但如果债务融资比例上升,下行风险将更加剧烈。监管机构也正在密切关注这些企业的杠杆率和稳定性。

专家预测,若加密资产获得更广泛采用,蒂尔投资的以太坊及高实用性资产储备模式可能表现更佳;而赛勒的纯比特币策略能否成功,完全取决于比特币作为价值存储手段的持续需求。无论如何,多元化配置至关重要,那些追逐小众代币(如Worldcoin或未经验证的山寨币)的企业在项目失败时将面临巨大风险。

加密资产储备企业代表案例

Strategy (MSTR)
比特币专注者,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购买BTC,持有63.8万枚BTC(占总量3%),市值超900亿美元

BitMine Immersion (BMNR)
蒂尔支持的以太坊大户,持有195万枚ETH(87亿美元),占ETH总供应量1.55%

ETHZilla (ATNF)
由生物科技转型的ETH储备企业,持有8.2万枚ETH(3.49亿美元),利用质押收益和套利策略

Metaplanet (3476 JT)
日本最大BTC储备企业,由酒店业务转型,股价经历大涨后回调

尽管市场热度高涨,多数分析师建议保持谨慎。专家指出,能够存活的企业需要"强有力的领导、严格的执行、精明的营销和差异化战略"来维持NAV溢价。在顶级加密资产(BTC、ETH)上的多元化配置,以及清晰的资金用途(如质押、代币化),将成为区分长期生存者与投机者的关键。

结论

最新研究表明,加密资产储备企业是机构加密投资领域大胆而危险的新前沿。赛勒和蒂尔的策略已经改变了市场格局,但历史表明,狂热之后往往是行业整合。任何加密资产储备战略的可持续性都取决于价格走势、市场流动性和风险管理。投资者应当意识到,这些企业虽然提供了独特的加密资产敞口,但也伴随着极端波动性和复杂的资产负债表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