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业呼吁重新审视加密货币监管标准
多家主要金融机构正敦促全球银行业监管机构重新考虑原定于2026年1月生效的严格加密货币监管标准。行业团体指出,自2022年以来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得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规则对有意进入加密领域的银行机构造成经济阻碍。
核心要点
• 金融业团体认为2022年制定的加密资产标准已不符合当前市场发展
• 现行限制性规则将导致银行参与加密市场"无利可图"
• 虽距2026年实施尚有时间,业界呼吁暂停执行并重新评估
银行业面临的监管挑战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2022年制定相关标准时,正值多家知名加密货币公司倒闭,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并暴露出行业乱象。但金融组织在联名信中强调,当前加密资产市场格局已发生根本性转变。
联署机构包括全球金融市场协会、国际金融协会和国际掉期与衍生品协会等重量级组织,以及多家加密行业团体。这些机构代表渴望把握监管风向变化的主流金融机构,特别是在当前美国政府对加密货币持开放态度的背景下。
"现行加密资产标准的限制性准入条件,加上惩罚性的市场和信用风险资本要求,实质上阻碍了银行实质性地参与加密资产市场。"公开信建议监管机构"暂缓执行"现有标准,同时收集新数据并考虑调整方案。
政策环境催生行业乐观情绪
美国银行业正积极布局,以期从日益宽松的监管环境中获益。今年美国监管机构放宽了与加密货币相关银行业务的限制,为先前持观望态度的金融机构创造了新机遇。
尽管加密货币市场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占比仍然有限,但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数字资产价格屡创新高,与传统金融市场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促使银行重新评估参与加密领域的商业策略。
巴塞尔委员会虽无直接执法权,但其成员监管机构通常会在各自辖区对国际银行实施委员会标准。截至目前,委员会所在机构国际清算银行尚未就行业联名信作出回应。
关键金融术语解析
巴塞尔委员会:由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的监管机构和央行组成,负责制定国际银行业标准
市场风险资本要求:银行为应对交易活动潜在损失需持有的资本金额
信用风险资本要求:银行为防范借款人违约风险需维持的准备金
加密资产:采用密码学技术保障安全的数字通证,比特币和以太坊为典型代表
展望未来
金融业集体反对限制性加密银行规则,反映出对数字资产主流化前景的信心增强。随着2026年执行期限临近,监管机构能否在保护投资者与顺应行业发展之间取得平衡,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