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金融市场拉响全球警报
日本金融市场正拉响刺耳的警报,这不仅是东京的危机,更是全球经济的预警信号。曾以"无限印钞"闻名的日本央行,正开始退出其大规模市场干预政策。简而言之,日本的债务困局已到了临界点。
史无前例的紧缩行动
本周,日本央行宣布将开始抛售其持有的逾79万亿日元(合5000亿美元)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这种规模的操作为全球主要央行首见,其引发的涟漪效应正在冲击国际金融市场。
触目惊心的债务现实
更严峻的是,日本债务总额已膨胀至约1324万亿日元,相当于其经济总量(GDP)的235%,远超其他发达国家。其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目前已突破1.6%,创下数十年来新高。
利率上升意味着日本仅支付利息就将耗费更多资金,更遑论偿还债务本金。就在日本竭力应对巨额债务之际,美国也面临着相似的、甚至更严重的危机。
美国债务危机迫近
截至2025年9月,美国国债规模已突破37万亿美元,相当于人均负债超10万美元,占GDP比重约120%。为维持市场运转并控制借贷成本,美国财政部已启动债券回购计划。
有观点认为美国可能效仿日本的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即人为压低长期利率来管理巨额债务。正如分析师林恩·奥尔登在其《不可阻挡的债务列车》报告中所言:美国的财政赤字已进入"自动驾驶"模式,政治僵局使得大幅削减开支或增加税收在当前几乎不可能实现。
硬资产成为新宠
两国都面临着一个残酷现实:它们的债务可能永远无法真正偿清。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对法币的传统信心开始动摇。这解释了为何越来越多投资者转向比特币、黄金等无法被随意增发的硬资产。
奥尔登的核心观点正引发共鸣:世界最大经济体已陷入无法轻易跳脱的财政轨道。在她看来,在政府开支和货币干预不可阻挡的时代,比特币等资产不仅是投机工具,更可能成为避险港湾。
日本的警示意义
日本现状绝非局部危机,而是各国若持续依赖央行资金掩盖赤字,都可能面临困境的预演。若缺乏结构性改革,对硬资产的追逐将加速,全球金融体系的裂痕也将进一步扩大。
这使越来越多人开始质疑美联储的政策智慧,甚至央行存在的必要性。正如奥地利经济学家彼得·圣昂吉所言:"美联储承诺消除经济衰退、银行恐慌并保护美元价值。但实际结果是制造了15次衰退、4次银行危机,以及贬值97%的美元。"
薄冰上的危险游戏
日本近9万亿美元的债务负担正演变成发人深省的警示案例。随着利息成本攀升和投资者日趋谨慎,这个平衡游戏正变得日益艰难。当世界各国都在观望时,日本正成为无节制借贷最生动的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