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Taraxa联合创始人Steven Pu
当下风靡的基于Rollup的第二层解决方案(Layer 2)正在摧毁加密货币的核心价值——更准确地说,是在迅速侵蚀加密货币去中心化无需信任的本质。加密货币的独特性源自其无需信任的特性,而这主要依赖于第一层(Layer 1)的基础设施。真正实现无需信任的唯一途径是彻底的去中心化,即由全球各地大量随机节点共同做出客观决策,这些节点的运营者和所有者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关联。
去中心化的三大支柱
去中心化依赖于三大支柱:交易纳入、排序和执行。一个网络的去中心化程度取决于其中最薄弱的环节。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被交给单一决策者时,"无需信任"的标签就变成了营销噱头,而Rollup同时破坏了这三根支柱。
Rollup在交易纳入和排序方面无法提供去中心化保证,对于乐观型Rollup而言,甚至不能保证执行正确性。Rollup类Layer 2方案绝对是加密货币的灾难。
Rollup正在快速侵蚀加密世界的信任基础
当前主流的Rollup Layer 2分为两类:乐观型(Optimistic)和零知识证明型(ZK)。这两类方案都由单一排序者(sequencer)掌控全局决策。由于让单一实体承担关键职能存在明显问题,这些Rollup方案确实在确保执行正确性方面做了些微弱尝试——但也仅限于执行层面。
乐观型Rollup依赖长达一周的"挑战期",这个倒计时机制实际上是在邀请混乱。只要出现一个欺诈证明成立,数百万笔交易就将回滚,导致资金和信心被冻结数日。
零知识证明型Rollup确实通过ZK-proof保证了执行正确性。但当单一排序者能够出于自身利益拒绝、延迟或重新排序交易时,完美的执行证明也变得毫无意义。如果没有公开、不可篡改的交易尝试记录,审查行为既无法被证实,也就无从惩罚。
执行保证的根基正在崩塌
当网络无法保证交易纳入和排序的透明度、公平性与正确性时,执行保证又有什么价值?毕竟执行的前提是交易被纳入和排序。缺乏对纳入和排序的保障,执行保证也就失去了可信度。
市场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流动性正在继承各Rollup最薄弱环节假设的跨链桥间割裂。由此形成的托管式多重签名和紧急暂停开关网络,正在产生交易者已计入资产估值的系统性风险。如果"排序者风险"折价持续扩大,以太坊的货币溢价将遭受重创。
去中心化Layer 2终将使其变回Layer 1
针对Layer 2高度中心化的现状,常见的辩解是说它们"未来会实现去中心化"。这个论点本身就不攻自破。
如果将Layer 2改造成真正去中心化的排序者网络,通过去中心化共识机制来确保交易纳入、排序和执行的可靠性,最终得到的是什么?答案是一个Layer 1网络。
任何主张Layer 2终将去中心化的论点,本质上都是在说它们会变成Layer 1——从而从它们声称要帮助扩容的底层链(主要是以太坊)抽离流动性、手续费和锁仓总价值(TVL)。
那些运营着当下盈利的单一排序者系统的既得利益者,几乎不可能有动力稀释自己的权力。
以太坊扩容的正道是...扩容以太坊本身
以太坊不必永远缓慢而昂贵。我们可以参考许多新型主网的共识设计来改进其技术功能。
随着TVL快速逼近千亿美元规模,以太坊开发者在改造核心架构时保持高度谨慎完全合理。但现在需要积极推进以太坊本身的扩容进程,而不是只关注这些扮演去中心化网络角色的寄生型Layer 2。
对生产层、执行层和共识层的关键升级进行投入,将增强以太坊的中立性,保全其手续费收入,并在不附加跨链桥风险税的情况下重建用户信心。
是时候抛弃Layer 2,将以太坊Layer 1的扩容作为优先事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