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全球金融的未来展望:CZ畅谈稳定币、现实资产代币化、去中心化交易所、DAT模型及AI与Web3融合

2025-08-29 15:35:58
收藏

稳定币:从避险工具到美元全球化战略

8月27日香港加密金融论坛上,币安创始人赵长鹏(CZ)对稳定币提出了深刻见解——它不仅是在市场低迷时期的避风港,更是战略性推动美元全球影响力的工具。目前币安处理着全球约70%的稳定币交易量,成为生态中最主要的分发渠道之一。

稳定币的演进轨迹

CZ回顾了比特币"彩色币"等早期概念为2014年USDT的诞生铺路的过程。2017年USDT接入币安后迅速崛起,成为短线交易者首选的价值存储工具,无需法币兑换即可平滑退出波动较大的加密头寸。2019至2023年间,币安与Paxos合作推出BUSD,市值曾达230亿美元,后因监管压力终止发行,但仍确保用户资产全额兑付。

他特别指出稳定币模式的简洁性:合规后即可实现无缝发行与赎回,具有门槛低、流动性深、长期盈利潜力大等优势。CZ强调,当前稳定币已促成超千亿美元美债购买(主要来自非美投资者),进一步巩固美元霸权地位。

全球20余国尝试央行数字货币(CBDC)均未达预期普及度,而稳定币已证实现实效用。CZ建议各国应至少支持数个稳定币项目以增强金融韧性。

RWA代币化:流动性、监管与结构三重挑战

虽然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前景广阔,但CZ指出三大核心障碍:

流动性困境

房地产等资产天然具有低波动、低换手特性,代币化后易导致订单簿深度不足,存在操控风险。

监管模糊性

各司法管辖区对代币化资产定性不一(证券/商品),多重牌照要求提高了发行方与交易所的运营门槛。

产品设计缺陷

部分美国代币化股票无法准确追踪标的资产,丧失套利功能,削弱市场信心。

尽管如此,CZ认为以美债为主要支撑的稳定币成功案例,已证明金融资产代币化的可行性。他预见资产代币化的普及将延伸美国金融影响力,对香港等市场而言,抢占RWA代币化先机可能成为制胜关键。

交易所未来: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竞合

CZ预言未来交易所将整合房产、知识产权等所有代币化资产。当前中心化交易所仍面临跨辖区运营成本高、流动性割裂等问题——以香港市场为例,规模限制导致滑点控制和大额交易吸收效率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已于5月率先提出稳定币监管框架,展现监管层支持创新的态度。CZ预计未来10-20年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将超越中心化模式,当前DEX面临的高Gas费、钱包复杂性及MEV风险等问题将随技术发展逐步化解。

DAT模型:连通传统资本与加密市场的桥梁

数字资产资金库(DAT)模式为上市公司、国企等传统投资者提供结构化加密敞口方案,主要呈现四种形态:

被动型单资产持有

企业长期持有比特币的简单低成本策略

主动型单资产交易

需战术执行但存在表现风险

多资产组合

涉及复杂配置与再平衡

生态战略

资产持有与区块链基础设施投资结合

币安倾向被动模式(尤其BNB本位策略)以降低熊市运营风险。DAT结构使受监管限制的机构能间接持有加密资产,开辟传统投资者新渠道。CZ强调币安不直接控制DAT企业,而是通过资源网络、专业知识和生态合作赋能。

AI与Web3.0:微交易新纪元

CZ深入探讨了AI与Web3.0的交集。由于KYC限制,AI代理将采用链上数字货币而非法币交易,由此开启海量自动化微交易时代。未来数千AI代理或处理翻译、日程管理、内容创作等服务的毫厘级支付——例如对超额阅读文章收取分位计费,可能创造基于区块链的巨量收入流。

但当前多数所谓AI代理仍停留在表层,依赖现有大语言模型API缺乏实质创新。CZ指出真正AI需庞大基础设施支撑(如OpenAI年耗资数百亿美元),继续扩容可能使成本呈指数级增长,任何单一企业或政府都难以持续承担。Web3.0的去中心化代币融资机制或是唯一可行方案,他构想AI应作为公共产品开放发展,由代币持有者共同治理,而非垄断于科技巨头手中。

金融新纪元的五大支柱

CZ描绘的金融未来图景由五大要素构成:作为美元乘数器的稳定币、全球市场机遇的RWA代币化、主流交易模式的去中心化交易所、连通机构采用的DAT产品、催生微交易经济的AI-Web3融合。

对香港及全球市场的启示清晰可见:监管创新、健全的代币化基础设施和去中心化金融模型,将定义全球金融的下一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