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数字资产托管:从单纯存储迈向金融基础设施的演进——Tiger Research报告

2025-10-15 18:03:23
收藏

数字资产托管行业崛起为全球金融基础设施核心

根据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数字资产托管行业正从单纯的资产保管向全球金融基础设施核心角色转型,其扩张速度已超越早期市场预期。报告指出当前托管市场主要呈现传统托管型、混合型和技术基础设施型三种商业模式,且各国监管方式存在显著差异。

市场扩张与模式转型

随着数字资产市场加速融入主流金融体系,托管行业正经历结构性变革。全球托管市场规模从2022年的4479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6830亿美元,增幅超过50%,这主要得益于面向机构投资者的服务模式转型。特别是虚拟资产ETF和数字资产财务公司(DAT)市场的蓬勃发展,推动托管服务从基础保管进化为综合性金融服务基础设施。

三大商业模式解析

报告将托管服务商划分为三类运营模式:

传统托管型以监管合规为核心优势,专注于资产保管服务。这类机构凭借丰富的许可资质和运营经验获得市场信任。数据显示,2025年美国获批的11只比特币现货ETF中有9只选择其托管服务,8只以太坊ETF中同样有8只采用该模式。

混合型模式在基础托管服务上,整合质押服务、场外交易及实物资产代币化(RWA)等增值服务。部分获得德国金融监管机构批准的运营商,正通过API基础设施快速拓展全球金融枢纽市场。

技术基础设施型不直接提供托管服务,而是为机构客户搭建自主托管系统提供技术支持。目前该领域领先平台管理的资产规模已达2000亿美元,并于2024年获得纽约金融服务局颁发的特殊目的信托许可。

全球监管格局差异

研究显示,各国托管行业发展策略呈现明显分化:

新加坡通过《金融服务与市场法》将托管纳入监管框架,明确要求服务海外客户的机构也需合规。其严格的许可标准实质上形成以银行为主体的市场格局。

香港证监会在2023年新规中首创交易所与托管联合许可机制。本地运营商通过银行合作、法币兑换通道及ETF托管等业务扩大市场份额。

日本则实施以客户资产保护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形成传统金融机构主导的市场结构,主要参与者包括信托银行和综合服务商两类模式。

韩国在《特定金融信息法》框架下形成初创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的行业生态,既存在金融机构主导的托管平台,也活跃着以安全技术见长的新型服务商。

未来发展趋势

分析师预测,随着约3500家专业投资机构入场,证券型代币(STO)和实物资产代币化(RWA)等领域将获得显著发展空间。行业竞争格局将取决于历史合规记录、服务多元化程度及本地化适应能力,后发企业仍存在充分机会。但报告同时强调,缺乏明确的监管方向或当地机构合作体系将大幅降低市场成功率。数字资产托管业正迈向制度与技术深度融合的高阶发展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