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构筑基石:亚洲竞逐RWA市场实现之路 | 观点

2025-08-07 19:20:35
收藏

亚洲资产代币化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

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的热潮正席卷全球,万亿美元规模的市场预测不断刺激着投资者神经。但喧嚣背后,现实更为克制:即便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260%的暴涨后,RWA总市值仍停留在230亿美元,相比全球百万亿美元级资产规模仅是沧海一粟。

摘要

亚洲凭借数万亿私人财富与融资缺口成为RWA代币化的天然试验场,但监管碎片化与机构资金审慎态度延缓了发展进程。亚洲监管多样性实为优势,通过试点项目培育跨境创新模式。协作式基础设施建设是规模化的关键,需政策制定者、传统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共同构建灵活体系。亚洲不必等待全球标准,完全可以通过区域实践为更广泛的互操作框架奠基。

亚洲潜力与困境

坐拥11万亿美元私人财富与2.2万亿美元企业融资缺口的亚洲市场,本可通过代币化盘活闲置资本、释放抵押品价值、拓宽非流动性资产投资渠道。然而监管与基建缺口导致机构资金持观望态度,制约了规模化发展。

监管拼图:特色而非缺陷

亚洲监管体系常被诟病为碎片化,但这种多样性正转化为构建RWA市场的独特优势。新加坡与香港已建立兼顾创新与消费者保护的框架,泰国、日本等国则从谨慎试点起步,逐步完善数字证券托管等法律定义。这种多轨并行的模式促成跨境知识共享,正如新加坡REIT框架曾为香港提供范本,亚洲的代币化试点经验也将加速区域规则优化。

规模化需多方协作

单靠试验无法实现规模突破。机构参与需要稳定清晰的基础设施,这要求政策制定者、银行与科技企业共同承担风险、塑造框架。新加坡金管局主导的"全球底层协议"计划,正通过集结跨国机构共建支持跨境代币交易的互操作系统。这种分层协作既融合传统金融信用,又通过本地压力测试构建可信技术基座。

全球标准的迷思

等待所谓"通用标准"将阻碍创新。海湾国家通过差异化监管已在贱金属、飞机租赁等领域取得突破,欧盟则基于金融一体化传统推出MiCA法规。实践证明,快速发展的金融科技更需要灵活性而非统一性。亚洲市场完全可以通过中间框架探索符合区域特色的路径。

在拼图中实现突破

当务之急是建立可信的创新空间。亚洲各司法管辖区应保持差异化发展节奏,同时贡献于RWA标准共建。随着跨境对话深入,亚洲不仅能同步发展,更可树立行业标杆——证明复杂环境下的协作才是从试点迈向主流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