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新模式:企业与国家为何持有加密货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国家将加密货币纳入国库战略。传统模式下,企业国库依赖现金、黄金或政府债券来保值、确保流动性并维持财务稳定;政府则通过黄金储备为法币背书。
比特币国库:数字黄金标准
自诞生以来,BTC作为首个且最知名的加密货币,始终占据着"数字黄金"的特殊地位。对于寻求对冲通胀和传统货币风险的国库而言,比特币极具吸引力。
美国参议员曾提出《比特币法案》,要求财政部五年内购入100万枚BTC作为联邦储备。2025年3月,美国政府更宣布成立"战略比特币储备",由财政部罚没的BTC提供资金支持。萨尔瓦多2021年将BTC定为法定货币引发关注,不丹等国也悄然将比特币纳入储备。企业层面,某科技公司持续增持BTC,使其成为国库主要资产。
比特币优势显著:全球市场活跃带来高流动性,2100万枚上限保障稀缺性,金融界广泛认可其价值。闲置BTC可通过借贷或衍生品策略增值。尽管价格波动可能影响资产负债表,但其优势仍占主导。
以太坊国库:可编程替代方案
当BTC仍是加密国库基石时,ETH正成为颇具吸引力的替代选择——尤其是2022年完成合并转向权益证明(PoS)后。这一转变不仅降低能耗,还引入质押机制带来3%-5%的年化收益,使ETH成为能创造收益的资产。
以太坊生态进一步增值:通过DeFi可获取流动性无需抛售持仓,债券/商品等现实资产代币化的兴起强化了其金融平台地位。机构对ETH的接纳度持续提升,企业开始持有ETH,资产管理公司推出合规ETF,甚至DAO组织也将其作为保障长期稳定的储备资产。
但挑战依然存在:主要市场监管不确定性、质押表现风险及技术复杂性构成障碍。尽管如此,2025年的ETH已成为集价值存储、收益创造和实际应用于一体的多面手。
2025数据:比特币与以太坊国库持仓对比
截至2025年9月10日,BTC仍是首选,企业和机构持仓超100万枚;ETH虽总量较少,但正被越来越多公司、DAO和资管机构纳入储备。链上数据显示策略差异:比特币多长期闲置存储,而以太坊更大比例用于主动质押获利。
某科技公司单独持有约63.8万枚BTC,凸显"持有至上"的长期策略。2024年12月至2025年中,持有BTC的上市公司从70家增至134家,累计持仓近24.5万枚。ETH储备方面,73个实体共持有491万枚(价值212.8亿美元),其中两家科技公司分别持有207万枚和83.7万枚。
双轨策略解析
随着市场成熟,部分政府和企业开始采用BTC+ETH的双轨国库策略,兼顾比特币的稳定性与以太坊的收益潜力:
案例1:美国政府战略加密储备
比特币储备:2025年3月行政令设立的储备账户持有19.8-20.7万枚(约170-200亿美元),主要通过罚没获得
以太坊分配:专门数字资产储备持有约6万枚ETH(2.61亿美元)
案例2:某矿企转型
比特币持仓:192枚(2100万美元)
以太坊持仓:207万枚(90亿美元)
体现其从单一挖矿向兼顾BTC保值与ETH创收的战略转型
2025年谁主沉浮?
这场竞争实则凸显两者互补性:BTC凭借稳定性、广泛信任和全球认可度,成为加密世界的"储备货币",适合注重资本安全和长期保值的机构;ETH则通过收益创造、实用功能和代币化资产生态吸引追求增长的用户,质押收益、DeFi流动性和现实资产代币化构成其独特优势。当前比特币在总持仓量上领先,但以太坊正通过其可编程金融特性加速追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