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近日发布公告,就运用"创新或新颖"手段"侦测与遏制"加密货币非法活动公开征求意见。该公告发布于《联邦公报》,意见征集截止日期为10月17日,旨在落实新近通过的《GENIUS法案》中有关金融风险管理和《银行保密法》合规的相关条款。
四大重点监管领域
财政部将重点关注应用程序接口(API)、人工智能、数字身份验证和区块链监控四大领域,现就以下问题征询建议:这些技术如何提升受监管机构识别非法加密活动的能力,以及交易监控可能涉及的隐私风险。
财政部将根据反馈意见编制报告,分别提交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及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作为制定相关指引和立法提案的依据。
隐私保护的技术平衡
由于政策聚焦于加密货币非法流动的监测,业界对可能产生的隐私影响存在担忧。但行业专家对实现去中心化与合规的平衡持乐观态度。
"区块链平台完全可以在实施KYC/AML的同时保护用户隐私,这是DeFi走向成熟必须取得的平衡。"DeFi基础设施提供商Swarm业务发展总监凯蒂·埃文斯表示。
KYC(了解你的客户)要求金融机构收集客户个人信息,AML(反洗钱)则涉及相关风控措施。埃文斯透露,Swarm多年来通过零知识证明与智能合约的结合,在避免"不必要"数据共享的前提下完成合规审查。
去中心化VPN服务商Nym首席执行官哈里·哈尔平强调应避免收集"过度"的KYC/AML数据:"如需实施验证,应采用Aleo的zk-creds等零知识证明技术,或Nym的zk-nyms匿名凭证。"他介绍NymVPN的实践方案:用户信用卡订阅时仅获取不含个人数据的匿名凭证。
可复用凭证解决方案
隐私加密货币Tari联合创始人斯帕尼和贾恩指出,必须避免用户重复提交敏感信息:"不应要求用户反复向第三方平台上传身份证件。"他们主张采用可复用、可选择披露的验证凭证。
"用户只需完成一次KYC,之后即可向任意平台证明其年满18岁、未受制裁且通过验证。"两位创始人解释道。同时推荐使用零知识成员资格验证,既确保用户属于"已验证"群体,又无需暴露具体数据。
监管技术的突破进展
据透露,近年来隐私兼容的交易追踪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当局必要时可追溯交易链,同时避免第三方获取个人数据。"例如Tari的可编程保密特性,既允许稳定币发行方为合规目的查看完整交易图谱,又默认保持点对点交易的隐私性。"
虽然现有区块链技术已能兼顾隐私保护与监管需求,但财政部最终将向国会提出何种建议仍存变数。多数行业人士对达成合理平衡持审慎乐观态度,认为意见征集过程本身将主要反映行业声音。
"希望行业能提出支持可复用KYC、选择性披露的解决方案,将平台收集的信息量控制在合规最低限度。"斯帕尼和贾恩强调,"目标绝非建立摧毁所有人自由的全球监控体系。"
埃文斯则指出,若想获得机构大规模采用,KYC/AML指南的实施"势在必行":"缺乏这些保障措施,DeFi将永远是小众领域。完善之后,我们才能获得规模效应、合法地位和实际应用,让DeFi真正融入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