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银行与SWIFT试点项目实现法币与稳定币同步支付结算
花旗银行与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通过其全球网络完成了一项法币与数字货币的同步支付结算试点。该项目联合花旗银行、SWIFT以及Circle公司在以太坊Sepolia测试网开展的USDC测试,旨在实现跨境资金同步结算的同时,解决传统金融基础设施与区块链系统间的兼容性问题。
混合结算框架
双方共同测试了一个通过增强型消息协调机制连接传统银行系统与分布式账本的工作流程。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案并非取代现有结算模式,而是通过可控的区块链互操作机制进行功能扩展。整个流程依托SWIFT现有基础设施,花旗银行则整合了区块链连接器、协调器和智能合约组件。
测试使用Circle发行的USDC测试代币,在以太坊Sepolia网络上模拟准生产环境。由于双系统依赖特性,该工作流并未实现原子交易,而是通过同步支付通道确保两种货币流的协同结算。结果表明,区块链技术正逐步成为银行结算业务的延伸工具,受监管的稳定币在机构级结算探索中展现出桥梁资产价值,这与试点降低对手方风险的核心目标相符。
稳定币助力实时互操作性
根据花旗全球视角及解决方案部门预测,随着监管框架完善和应用场景拓展,2030年稳定币市场规模可能达到1.9万亿美元。但当前多数接收方仍会在收到稳定币后兑换为当地法币,这凸显法币与数字结算协同机制的必要性。
双方设计的新型消息标准可全程追踪交易状态,系统同时识别法币与数字货币流的数据特征,确保端到端结算可视性。针对区块链支付不可逆与银行转账可撤销的特性差异,试点引入第三方托管机制协调时序差,由中央协调器统一管理消息序列,实现结算事件同步。
SWIFT战略负责人Jonathan Ehrenfeld指出,该平台可成为代币化系统与全球银行间的统一接入点。花旗外汇产品主管Ayesa Latif则强调项目对跨境结算效率与风控的推进作用。
基础设施调整与战略重构
花旗银行将此试点与其更广泛的代币化存款基础设施(包括花旗代币服务)进行战略协同。此前该行已将其24/7美元清算网络与代币服务对接,但参与银行需先行接入花旗代币体系。近期花旗加入十家系统重要性银行组成的稳定币支付联盟,此次与SWIFT的互操作性测试正是该战略的具体实践。
试点中的消息标准基于MT30X等外汇协议升级,但传统标准无法协调法币与数字结算时序,新架构通过定制化数据序列实现实时货币流同步。SWIFT在开发自有账本系统的同时,持续强化混合结算环境间的协调能力,展现出连接传统设施与区块链价值体系的战略方向。
操作验证与系统整合
在SWIFT主导交易协调、花旗执行区块链结算的工作模式下,双支付通道均实现无风险敞口的同步完成。测试环境通过以太坊Sepolia网络的USDC流转展示可控操作条件,花旗的协调式交易流设计验证了支付执行时序,该模型可在无系统性风险前提下进行真实场景模拟。
试点同时解决了跨境数字金融常见的碎片化问题,包括区块链钱包与代理银行账户的兼容性障碍。通过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有效弥合了这些业务断层。花旗与SWIFT由此为混合法币与代币化结算奠定早期基础,在保留现有银行风控体系的前提下实现实时协调,确保符合监管要求与结构化交易监督标准。
本次试点验证了法币-数字货币混合支付结算结构的操作可行性。通过稳定币测试资产、协调消息机制和托管控制的三重保障,成功维持了结算完整性的同步实现,为传统银行业务流程中区块链技术的渐进式整合提供了示范样本。

资金费率
资金费率热力图
多空比
大户多空比
币安/欧易/火币大户多空比
Bitfinex杠杆多空比
账号安全
资讯收藏
自选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