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就加密货币身份核查征求意见
美国财政部正寻求通过新工具来遏制去中心化金融领域的犯罪活动。官员们正在探索是否可以在DeFi平台上采用数字身份验证来检测可疑活动。这一举措标志着对该行业隐私传统的重大转变,引发了监管机构、开发者和用户之间的激烈争论。与此同时,批评者指出犯罪分子已有简单方法规避此类规定。最新动向凸显了政府在金融安全与消费者保护之间寻求平衡的挑战。
身份核查新规引发讨论
财政部于8月18日在《联邦公报》发布征求意见稿,就阻止数字资产非法融资的创新方法征询公众意见。官员们认为强化身份验证可能有助于追踪通过去中心化网络流转的资金。监管机构相信,通过要求更严格的数字身份系统,可以降低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风险。
文件指出,传统方法在缺乏中介的点对点市场中往往失效。DeFi的设计特点使得难以实施中心化交易所面临的相同核查。因此,政府希望就数字身份等新框架能否填补这一空白征求意见。
规避风险与隐私隐忧
加密货币调查员ZachXBT指出,数字身份核查可能只会制造虚假的安全感。他表示威胁行为者早已通过在线购买验证账户(单价不足100美元)来规避最严格的KYC系统。在他看来,如果普通用户的个人数据落入不法分子之手,其面临的风险反而会增加。
该批评意见还揭示了一个更广泛的担忧:数字身份要求对守法用户的约束可能远大于犯罪分子。黑客通常在美国司法管辖范围之外的地区活动,使得此类规定更容易被规避。与此同时,监管机构可能在无意中为数据窃取创造了新的攻击面。
历史数据泄露事件的警示
2023年8月,索赔管理公司Kroll发生数据泄露事件,影响Genesis、BlockFi和FTX的债权人。攻击者利用泄露信息实施社会工程诈骗,造成受害者损失超3亿美元。尽管规模巨大,但该公司并未因处理敏感信息不当而面临处罚。
观察人士认为,这类事件表明薄弱环节并非终端用户,而是数据经纪人和托管方。类似问题也出现在TransUnion的TLOxp等工具中,导致大量个人信息暴露。批评者指出,要求DeFi用户提交更多个人数据只会增加被盗风险。
监管路径的选择
这一背景为监管机构和行业提出了紧迫问题:解决方案应是加强监控还是强化问责?专家表示,在企业无需为泄露用户数据承担后果的情况下,现状很难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