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央行行长呼吁全球央行采用央行数字货币而非稳定币进行支付结算。该国央行正开展数字货币试点,旨在提升国内与国际支付体系效率。行长马尔霍特拉警告称,稳定币可能引发"美元化"风险,进而削弱印度货币政策调控能力。
倡导全球协作推进数字货币
印度储备银行行长桑杰·马尔霍特拉近日在华盛顿举行的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上发表演讲,敦促各国央行在国际支付领域优先采用央行数字货币(CBDC)。他强调CBDC在强化跨境金融交易方面的独特优势,呼吁全球金融监管机构协同推进数字货币体系建设,以构建更安全的支付生态。
马尔霍特拉特别指出,若CBDC未能实现广泛应用,其跨境支付优势将无从体现。相较于稳定币,央行数字货币能提供具有法定货币支撑且可追溯的代币化解决方案。他同时强调,国际协作对确保CBDC成功落地至关重要。
印度数字货币试点进展
印度储备银行目前正测试零售型与批发型两类数字货币。马尔霍特拉表示,虽然国内支付体系已较为完善,但CBDC将显著提升跨境交易效率。他将其视为改革现有跨境支付系统的良方——当前多数跨境支付不仅效率低下,成本也居高不下。
这番表态呼应了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本月初在考底利耶经济峰会上的发言。西塔拉曼曾指出,稳定币等创新正在重塑全球资金流动格局,各国必须积极应对这一变革。她认为,新兴技术正迫使各国重新审视本国金融体系架构。
稳定币引发的政策博弈
财政部长言论加剧了关于稳定币的争议。这种多与美元挂钩的私营加密货币正获得各国政策制定者关注:美国参议院六月通过《稳定币监管法案》;韩国与香港也相继提出监管本土稳定币市场的立法提案。
支持者认为稳定币能提升本币国际地位。美国财政官员斯科特·贝森特指出,稳定币或通过增加美债需求来降低政府融资成本,从而巩固美元霸权。对许多国家而言,稳定币被视为金融体系现代化和促进国际贸易稳定的工具。
央行数字货币守护经济主权
印度央行对稳定币的流行持谨慎态度。马尔霍特拉警告,过度依赖锚定美元的加密货币可能导致印度经济"美元化"——即在境内交易中用美元替代本币,这将侵蚀国家货币政策自主权。
他特别强调美元化对印度蕴含重大风险:若美元在境内流通,央行将丧失调控货币供应与利率的能力,政府实施经济政策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数字时代的货币主权保卫战
印度对CBDC的立场折射出其在接纳数字技术的同时维护金融主权的决心。尽管国际讨论多聚焦稳定币潜力,但印度视CBDC为个人及企业跨境支付最安全持久的选择。
全球对CBDC与稳定币的关注度持续升温,预示着金融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在各国探索数字货币融合路径的过程中,印度的实践或将产生深远影响。这些探索成果很可能成为塑造未来跨境支付格局与数字货币空间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