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产市场经历历史性清算后舔舐伤口,但这家公司仍在疯狂扫货
根据Arkham Intelligence和"BMNR Bullz"追踪器的区块链数据,美国矿企BitMine Immersion Technologies在暴跌后分三批购入约37.9万枚ETH(价值近15亿美元)。这家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公司现已转型为以太坊"囤积者"。
鲸吞价值117亿美元的以太坊
若数据准确,BitMine的以太坊储备将突破300万枚,约占流通总量的2.5%,价值约117亿美元。虽然公司尚未确认,但这足以使其成为最大机构持币方,距离其"持有5%以太坊"的目标已完成过半。
BitMine的转型堪称闪电战——今年7月以太坊价格尚在2500美元附近时,该公司才转向"以太坊国库"模式。随后即向美国SEC提交了200亿美元证券储架发行计划,并披露将通过股权融资收购数字资产。
从研究机构到鲸鱼工厂
这一战略转变与Fundstrat Global Advisors联合创始人Tom Lee密切相关。今年加入BitMine董事会的Lee长期主张"以太坊终将超越比特币"的市场地位。但就连他也承认,上市公司集资囤币的"数字资产国库"(DAT)模式正在退潮。
分析师Markus Thielen指出,多数DAT公司股价已接近或低于净资产值。日本比特币概念股Metaplanet和MicroStrategy近期股价都与持币价值基本持平。10x Research在报告中称这种现象是"数字资产资产负债表模型的首次真正压力测试"。
亚洲资本觊觎以太坊
这种模式在亚洲市场引发回响。据报道火币创始人李林正为新的以太坊基金募集约10亿美元,计划复制BitMine模式,但资金来源将依赖亚洲市场流动性和质押收益,而非美国股权融资。
Lee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杠杆清零的惨状类似以往加密市场复苏初期阶段。他认为部分低迷源于"黄金嫉妒"——今年黄金确实是表现最亮眼的资产之一。
自10月7日高点以来,比特币和以太坊已下跌约15%,而黄金仅从历史高点回落3%。无论BitMine的持币量是否完全核实,其崛起都显示MicroStrategy模式正在快速变异。新入场者不再追逐比特币,而是将以太坊视为资产负债表资产而非交易标的。
若监管文件属实,BitMine持有的以太坊规模已堪比某些顶级去中心化协议——这证明在本轮加密周期中,最大的鲸鱼可能穿着西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