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因非法加密货币挖矿活动损失超11亿美元电力
当局查获13,827处盗电场所,多数涉及大规模挖矿行为。随着全国执法力度加强,联合突击检查与智能电表监测持续开展。
加密货币挖矿引发电力盗窃危机
马来西亚政府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8月期间,国有电力公司TNB因电力盗窃损失超过11亿美元。官员称这一问题已持续多年,持续对国家电力系统造成压力。
调查发现,多数盗电场所通过改装电表逃避监测,这些非法矿场导致局部电网出现电压骤增现象,威胁多地区供电稳定性。
马来西亚加密货币行业的非法用电手段
虽然加密货币挖矿本身在马来西亚并不违法,但篡改电表或盗窃电网电力违反《电力供应法案》。执法部门发现,操作者通过隐蔽布线及私接配电箱绕过计量系统,使设备能在不显示官方用电记录的情况下持续运转。
TNB已建立专门数据库监控涉嫌盗电的业主与租户,该系统记录身份信息、房产详情及历史检查结果,帮助识别高风险场所并指导跨州检查行动。
多部门联合打击非法挖矿
政府机构与TNB展开联合行动,参与方包括能源委员会、警方、反贪污部门及地方议会。在协调突查中,执法队伍查获大量矿机设备,许多场所存在持续数月未申报的高负荷用电痕迹。
变电站现已安装智能电表实时监测异常用电模式,这些设备通过电压变化识别可能的篡改行为。TNB建议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扩大分析范围,以发现未登记挖矿活动对应的异常用电趋势。
全马非法挖矿案件持续攀升
马来西亚自2018年起持续打击非法加密货币挖矿,但案件数量仍逐年上升。2024年8月,当局销毁了价值约200万林吉特的900余台矿机,这些设备均为早期查获的证物。
2020至2024年间,官方年均记录2,303起盗电案件,同期收到约1,699起公众投诉。投诉多来自发现异常噪音或通风活动的周边居民,反映出公众意识的提升。
非法矿场的隐蔽运作模式
调查显示,操作者常租赁商铺、仓库及僻静住宅作为矿场,这些场所普遍配备强力通风系统、多重冷却装置及隔音设施。其单点耗电量相当于整个街区的用电负荷,突发的电力波动会触发系统警报。
为逃避追查,矿场运营者通常数月更换一次地点,尤其在接到邻居举报后立即转移。警方数据显示,仅今年初TNB就因电力盗窃损失约5.2亿林吉特,其中多数源于非法矿场。
行业呼吁建立明确监管框架
马来西亚目前仍是全球比特币算力的重要贡献者,但挖矿活动缺乏具体规范。电力收费标准、许可制度及生态标准均未明确定义,这对合规经营者造成困扰。
行业团体指出,明确的监管可创造新机遇。据评估,清晰的规则今年可能吸引7亿林吉特的硬件与基础设施投资,预计创造4,000个就业岗位及约1.5亿林吉特年税收。
业界建议推行专项挖矿许可证、简化业主责任条款,并建立基于可持续标准的能源定价方案。部分代表还提出符合伊斯兰教法的挖矿模式,以巩固马来西亚在伊斯兰金融领域的地位。目前相关监管改革讨论仍在进行中。

资金费率
资金费率热力图
多空比
大户多空比
币安/欧易/火币大户多空比
Bitfinex杠杆多空比
账号安全
资讯收藏
自选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