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nbase研究报告揭示再质押成为以太坊DeFi第二大领域
Coinbase Research近期发布报告指出,再质押已成为以太坊去中心化金融(DeFi)领域第二大板块。研究特别强调了EigenLayer的再质押协议对以太坊网络新型服务和中间件发展的重要作用,并预测该协议未来可能为验证者带来可观的ETH收益。
以太坊质押经济与再质押协议的崛起
以太坊的权益证明(PoS)共识机制目前是加密领域最大的经济安全基金,规模接近1120亿美元。传统上,验证者通过锁定ETH获得基础奖励,而流动性质押代币(LSTs)的引入为参与者提供了参与DeFi的新途径,使其能够交易或利用质押资产。
EigenLayer的再质押协议自2023年6月在以太坊主网上线以来,迅速成长为按总锁定价值(TVL)计算的第二大DeFi协议,当前TVL达到124亿美元。该协议使验证者能够通过再质押其已质押的ETH来保护主动验证服务(AVS),从而获得额外收益,并开创了"安全即服务"的新收入模式。
EigenDA的预期影响与收益预测
随着EigenLayer计划在2024年第二季度初推出其首个AVS——EigenDA,以太坊社区对其潜在的网络效益充满期待。作为数据可用性层,EigenDA可能对第二层(L2)交易产生影响,提供降低费用和提高效率的模块化解决方案。
报告通过对比以太坊的blob存储费用来预测EigenDA的初始收益。目前主要L2解决方案每天在blob交易上花费约10 ETH。如果EigenDA达到类似使用水平,预计每年再质押收益约为3.5k ETH,相当于额外收益约0.1%。
AVS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虽然引入AVS可以强化以太坊生态系统,但也带来了诸多挑战。每个AVS都设有自己的惩罚和索赔条件,当涉及多个AVS时可能导致潜在冲突。EigenLayer的"集合安全"模式进一步复杂化了这一问题,允许AVS通过"可归因安全"定制其安全性,为运营商创造了复杂的技术环境。
流动再质押代币(LRTs)的引入虽然减轻了代币持有者的复杂性,但可能带来潜在风险。LRT提供商可能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优先考虑最大化收益,从而增加风险水平。如果以ETH支付,LRTs还可能对非ETH AVS奖励产生下行抛售压力,限制再质押的价值积累。
LRTs还面临估值风险,在高质押提款期间可能与其基础价值产生背离。由于投资组合持仓或AVS收益的变化可能影响其风险状况,因此正确评估LRTs的抵押价值变得至关重要。在极端情况下,再质押机制的故障可能威胁以太坊的共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