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社论] 科恩币"合法ICO"与韩国公募市场:谁将率先破冰?

2025-11-11 06:38:39
收藏

2017年ICO:一场去中心化的淘金热泡沫

2017年的首次代币发行(ICO)堪称"去中心化的淘金热"。当时只要上传代码并附上白皮书,任何人都能筹集数千万美元。结果却惨不忍睹——项目方消失,只剩投资者承担损失。此后美国监管机构将代币销售视为证券法违规行为,市场被迫转向海外。新加坡、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那个时期的"去中心化"几乎成了"规避法律"的代名词。

Coinbase重塑游戏规则

如今Coinbase推出了名为"Token Launches"的新模式。其架构简明扼要:允许美国个人投资者在代币上市前直接购买。无需经过风投机构、私募轮次或离岸空壳公司。仅限实名用户参与,每月开放一次销售,认购额度从100美元到10万美元不等,且仅接受USDC稳定币支付。若销售后立即抛售将影响后续配额,长期持有则能获得优先权。这本质上是将公募市场与忠诚度计划相结合的"链上信用系统"。

美国正在开启链上资本市场

这绝非简单的代币销售。Coinbase实际上是在受监管环境中进行资本市场实验。如果说过去ICO体现的是"人人皆可发行的自由",新模式则创造了"人人可安全参与的权利"。代币发行项目借此获得真实用户的分布式流通,Coinbase则同步提升流动性和USDC结算量。这终将开启"代币化IPO市场"的序幕。

韩国仍在替代资产的阴影中徘徊

韩国现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代币发行被定性为非法,证券型代币(STO)因制度缺失停滞,交易所受制于"不得经营金融产品"的禁令。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初创公司,都缺乏创新试验空间。当美国正在将"合法ICO"制度化,香港开放代币化基金与实物资产(RWA)流通许可时,韩国仍在争论"这到底属于代币还是证券"。

主流金融体系应引领市场发展

韩国金融监管当局以"投资者保护"之名禁锢创新,实质问题却是"非监管缺失而是监管过剩"。我们需要的是在制度框架内实现公募型代币销售,而非游走法律边缘的ICO。否则韩国创新项目将再度流失海外上市,国内投资者只能沦为"上市后抛售的牺牲品"。

重新发行信任凭证

Coinbase的Token Launches是将2017年狂潮纳入监管体系的实验。现在正是时候在区块链上重新发行"信任"。韩国也必须赶在为时已晚前,用设计思维而非管制思维构建市场。

谁能率先开启新型公募市场?答案不再取决于技术,而在于政策抉择的勇气。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