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特币的起源与发展
自诞生以来,莱特币便深深植根于挖矿民主化的理念中。2011年,它从其他一些声称实现同样目标的替代币中汲取了灵感。作为比特币协议的复制品,莱特币拥有一个成功且友好的加密货币社区。
创始人Charlie Lee的早期探索
莱特币的成长源于谷歌软件工程师Charlie Lee早期的技术热情,他于2011年涉足加密货币领域。他的首个币种Fairbrix,模仿了匿名开发者Artfortz创建的高预挖币Tenebrix。
Tenebrix是一种抗GPU和ASIC的币种,采用了Scrypt算法。它专为CPU设计,每五分钟添加一个区块,并吸引了一小批追随者。然而,许多人抱怨匿名创始人预挖并囤积了700万枚币。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Lee于2011年9月创建了一个名为Fairbrix的新币种或账本系统。与Tenebrix类似,Fairbrix使用Scrypt工作量证明算法,每五分钟添加一个区块。
Fairbrix的失败与莱特币的诞生
尽管Fairbrix仅预挖了一百枚币,但由于其客户端Multicoin的一个漏洞阻止了新币的产生,问题随之而来。再加上从创世区块开始就遭遇的多数攻击,Fairbrix的启动宣告失败。
Charlie Lee坚信自己能够创造一个忠实于比特币原始愿景和早期实现的币种,于是他将Fairbrix的工作成果应用于一个新的客户端。
Lee借鉴了Fairbrix启动中的许多成功经验,并从比特币代码中复制了解决方案以弥补Fairbrix的不足。新的区块链每两分半钟生成一个区块,保留了Scrypt算法,并设定了每2,016个区块减半,总量为8,400万枚。
莱特币的技术与里程碑
从技术上讲,莱特币是Charlie Lee和Satoshi Nakamoto的共同创意。莱特币最初于2011年10月7日作为比特币的分叉发布,并于同年10月13日左右正式实施。
莱特币的成长一直稳步进行,直到2013年11月迎来了一次爆发,随后又逐渐平息。2017年5月,莱特币成为五大加密货币中首个实施隔离见证的币种。因此,LTC在新交易所Coinbase上的价值飙升,或许预示着比特币的未来走势。
同年5月,莱特币还完成了第一笔闪电网络交易,这笔交易涉及一个光子(0.00000001 LTC),耗时不到一秒。最近,莱特币完成了与Decred的首个原子交换,并随后与Vertcoin和比特币进行了交换。
莱特币的市场地位与未来
尽管有时被寻求更快增长和更流行功能的投资者忽视,但莱特币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币种,拥有积极的社区,并被喻为比特币黄金的白银。尽管它有一个公开的、中心化的创始人Charlie Lee,但他似乎致力于币种的成长,同时鼓励其他较小的加密货币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