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比特币面临量子威胁?沉睡14年的8万枚比特币突然异动

2025-08-02 21:45:49
收藏

8万枚比特币异动:背后暗藏何种玄机?

2025年7月4日,八个中本聪时代的比特币钱包突然转移了总计8万枚BTC。每个钱包均包含1万枚BTC,这一举动在加密货币领域引发了轩然大波。

沉睡多年的巨鲸苏醒

中本聪时代通常指2009至2011年间,当时的比特币(BTC)仅需普通电脑处理器即可进行交易或挖矿。近期八个长期休眠的比特币钱包各自转移了约1万枚BTC,这引发市场猜测——量子计算威胁可能是转移的诱因。

这些比特币并未直接流向交易所,而是转入新型隔离见证(SegWit)地址,暗示着安全升级。相较于传统的支付到公钥(P2PK)或重复使用的P2PK哈希(P2PKH)地址,SegWit地址被认为更能抵御量子威胁。

天量抛售引发市场震荡

在大额转移发生仅10天后,即2025年7月14日至15日期间,钱包所有者向银河数码(Galaxy Digital)转出28,600枚BTC,按当时市值计算超过30亿美元。其中9,000枚BTC已被抛售,这很可能导致7月15日比特币价格从123,000美元的历史高点下跌约5%。

冷知识:2011年巨鲸购入比特币时,单价在0.78至3.37美元间波动。若以均价2.45美元计算,8万枚BTC初始成本仅197,200美元。按现今约118,000美元的价格估算,这笔资产价值已达94.4亿美元,涨幅高达4,800,000%。

量子威胁:比特币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量子技术可能通过破解钱包私钥对比特币构成威胁。尽管实质风险仍需数年才会显现,但开发者已开始升级系统应对未来挑战,重点关注休眠钱包的防护升级。

加密算法的脆弱性

比特币采用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ECDSA)生成公私钥对。若该算法被攻破,资产将面临风险。专家预计实用型量子攻击可能在2030-2048年间出现。

使用P2PK或重复P2PKH地址的旧钱包最易受攻击——这类地址的公钥已暴露。据统计约590万枚BTC(占总供应量25%)存储于此类地址中。本次转移的8万枚BTC虽源自P2PK地址,但因属于首次支付交易,公钥尚未暴露,转移至SegWit地址后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开发者的未雨绸缪

以Casa创始人Jameson Lopp为首的开发者已提出比特币改进提案(BIP),旨在通过冻结并逐步淘汰易受量子攻击的钱包来保护网络。据估算,中本聪持有的约100万枚BTC也在此风险之列。

蛰伏14年的巨鲸之谜

区块链分析公司Arkham确认这八个钱包属于同一实体。一个沉寂14年后突然转移8万枚BTC的巨鲸自然引发市场热议。

在大额转移前一天,关联钱包集群曾进行10,000枚比特币现金(BCH)的测试交易,疑似用于验证私钥访问权限。这加剧了黑客攻击的猜测,但尚无确凿证据。

主流推测认为该巨鲸或是早期比特币布道者Roger Ver。这位被称为"比特币耶稣"的人物因涉嫌4800万美元税务欺诈于2024年4月在西班牙被捕,恰在2025年6月保释后不久便发生此次异动。

冷知识:本次每个1万枚BTC的转移均刷新比特币单笔交易纪录,此前最高记录仅为3,700枚BTC。

OP_RETURN消息:区块链上的神秘信号

OP_RETURN允许用户在交易中嵌入最多80字节的不可消费数据。2025年7月1日至4日期间,比特币链上突然出现四条OP_RETURN消息。

首条消息显示:"法律声明:我们已接管该钱包及其内容"。后续消息最终在7月4日发出最后通牒,要求钱包主人在9月30日前通过链上交易证明所有权。

尽管没有黑客攻击证据,但更可能是精心设计的钓鱼活动——诈骗者常以休眠钱包为目标,声称资产已被遗弃。这些针对性极强的消息被部分观察者称为"区块链涂鸦",其精准的时间安排显露出明确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