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加密货币原生杠杆引发比特币抛售,而ETF市场波澜不惊

2025-10-18 21:49:58
收藏

摩根大通:本轮加密货币抛售主因杠杆平仓而非机构撤离

摩根大通最新分析指出,近期比特币(BTC)和以太坊(ETH)的价格下跌主要源于加密货币市场内部的杠杆清算,而非机构投资者撤离。数据显示,现货ETF和CME期货市场的强制抛售规模有限,而永续合约市场则出现显著的杠杆平仓现象。

市场数据揭示杠杆清算特征

比特币价格在10月3日至17日期间从122,316美元下跌13.1%至106,329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永续合约未平仓头寸在10月10日从约700亿美元骤降至580亿美元,120亿美元的降幅表明这是强制平仓而非有序减仓。

以太坊市场的去杠杆化程度更为剧烈。其永续合约未平仓头寸在10月10日从280亿美元锐减至190-200亿美元区间,降幅高达90-100亿美元。

现货ETF资金流动影响有限

尽管比特币现货ETF在10月14日至16日录得7040万美元净流出,以太坊现货ETF更在9日、10日、13日和16日累计出现6.689亿美元净流出(约为比特币ETF流出量的9.5倍),但这些规模相较于衍生品市场的杠杆清算而言影响有限。

分析师强调,虽然以太坊ETF出现更明显的机构资金外流,但价格波动主要由永续合约市场的去杠杆化驱动,现货ETF的抛售压力"远低于衍生品市场的连锁反应"。

杠杆机制的放大效应

数据显示,以太坊未平仓合约下降约35%,比特币下降17%,两者在10月10日同时出现协同抛售,这正是加密货币交易场所杠杆平仓的典型表现。

永续合约会放大价格波动:当价格突破关键位时,保证金比例下降,交易所通过市价单清算保证金不足的头寸,这些订单冲击本就流动性不足的订单簿,引发连锁反应。交叉保证金制度进一步加剧波动,随着资产价格下跌,按市价计算的抵押品价值缩水,迫使原本安全的账户跌破维持阈值,产生更多强制平仓。

市场见底的积极信号

融资利率是最灵敏的指标——在下跌行情中,永续合约通常转为持续负利率,合约价格相对现货指数出现折价。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融资利率回归零轴附近,永续合约溢价/折价收窄,且价格稳定由现货交易量上升驱动而非单纯合约活动。

未平仓合约量构成第二项关键指标。若总未平仓量伴随抛售急剧下降,则表明杠杆真正退出系统而非转为新的空头。比特币17%和以太坊35%的未平仓量降幅均印证了实质性去杠杆。

健康的市场重建往往是缓慢且以现货为导向的:价格企稳于基础水平,未平仓量温和回升,融资利率保持平稳,永续基差维持紧缩。真正的市场底部应呈现以下特征:负融资利率回归零值、永续折价消失、未平仓头寸逐步重建、期货曲线恢复温和升水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