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安前CEO赵长鹏批评彼得·希夫黄金代币化项目
币安交易所前首席执行官赵长鹏(CZ)近日公开质疑经济学家彼得·希夫的黄金代币化项目,称其本质仍是基于信任而非可验证机制的加密资产。他认为代币化技术并未真正实现黄金上链,反而引入了对中介机构的依赖。这番言论再次引发了比特币可验证透明度与数字化黄金传统价值两种理念的争论。
核心争议点
• CZ认为希夫的黄金代币仍依赖人为信任机制
• 希夫坚称其代币由实物黄金支撑,并预言比特币终将崩盘
• 争论本质是比特币链上透明性与代币化黄金传统承诺的根本对立
代币化黄金的信任困局
彼得·希夫构想的加密代币由实物黄金背书:用户通过APP购买,黄金存放于金库,所有权通过区块链转移,并可随时兑现实物。这种看似简单的模式颇具吸引力。
但赵长鹏指出了关键缺陷——在APP点击与实物黄金之间,存在着托管机构、法律合同等需要人为信任的环节。他特别在社交媒体质疑:"战时若发行方暂停交割,区块链记录的只是承诺而非金条。"代币化并未消除摩擦,只是转移了风险:兑付延迟、管理变更、法律限制、地缘政治等因素依然存在。
要建立可信度,此类产品必须设置多重保障:持仓证明、金条编号、独立审计、定期库存披露、可执行赎回权及费用上限等。否则所谓的"链上黄金"不过是数字化欠条。
希夫的极端预测:比特币归零与美元霸权终结
彼得·希夫坚持其一贯立场,认为比特币"毫无内在价值",终将"价值归零"。他将比特币视为早期获利者与后期跟风者共同推动的庞氏骗局。
其宏观经济预测更为激进:预言将出现比2008年更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恶性通胀、美债崩盘,黄金价格将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最终结果将是美元丧失储备货币地位。
在他看来,金融体系将迎来"再黄金化":各国央行抛售美债、增持黄金,重启类似1970年代尼克松冲击后的货币体系重置。在这个叙事中,黄金代币并非噱头,而是连接金库与日常支付的桥梁。
但关键问题在于:若其对比特币的预测错误或迟迟未应验,储户将面临真实的机会成本。在由流动性、抵押需求和金融可编程性主导的市场中,"内在价值"论的说服力正在减弱。
黄金市场异动与模式之争
这场辩论的时机值得玩味。黄金价格近日突然暴跌,据估算24小时内蒸发约2.5万亿美元市值,两日跌幅达8%,创2013年以来最差表现——超过当前所有流通比特币的总价值。
加密货币支持者认为,这次震荡印证了即使"无风险资产"也难逃宏观波动。在此背景下,黄金代币本身仍受制于托管方流动性,无法消除波动性,只是披上了数字外衣。
希夫的支持者则视之为短期波动:若美元体系崩塌,黄金将重获锚定作用。尽管赵长鹏略带讽刺地指出该模式局限,但代币化可成为采用通道,通过黄金借记卡、跨境结算和简化继承等方式实现。这实质上是对现代化金本位制的憧憬。
回归争议本质:验证机制vs信任承诺
比特币通过区块链公开所有信息:供应量、转账记录、最终性及不可篡改的规则。而代币化黄金需要叠加信任层与人工审计。两种模式或许能够共存,但它们满足的是截然不同的需求。

资金费率
资金费率热力图
多空比
大户多空比
币安/欧易/火币大户多空比
Bitfinex杠杆多空比
账号安全
资讯收藏
自选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