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机阴影下的比特币:真实威胁还是杞人忧天?
当量子计算机的阴影笼罩数字安全领域时,比特币真的会动摇吗?面对量子计算机可能破解SHA-256算法导致网络脆弱的假设,各方观点分歧。有人预见迫在眉睫的威胁,也有人保持审慎态度。其中,密码朋克运动代表人物、Blockstream首席执行官亚当·巴克从技术和战略角度进行了辩证分析,将讨论重新聚焦于现实基础,远离末日预言的同时,提出了关于协议未来韧性的实质性问题。
核心观点
亚当·巴克表示比特币在未来20-40年内不会面临量子计算威胁。这位密码学家指出,经认证的后量子解决方案已经存在并可及时整合。破解SHA-256的关键阈值估计需要8,000个逻辑量子比特,远超当前技术水平。目前的量子计算机仍存在过多噪声或算力不足,无法威胁比特币的加密体系。
亚当·巴克的定心丸:比特币数十年内无虞
尽管威胁逐步逼近,亚当·巴克在11月15日X平台的问答中对比特币可能存在的量子计算脆弱性给出了明确答复:"至少在20到40年内不会发生"。对于这位被中本聪白皮书引用的BlockstreamCEO而言,现阶段对密码体系崩溃的担忧显然为时过早。他特别强调,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认证的后量子加密算法已经存在,完全可以在"能够破解加密系统的量子计算机问世之前"完成整合。
这番回应是针对查马斯·帕里哈皮提亚宣称比特币可能在2-5年内被攻破的视频。亚当·巴克基于量子硬件现状驳斥了这种预测,认为距离突破关键阈值仍很遥远。
量子计算与比特币安全的技术鸿沟
为说明当前量子计算机能力与威胁比特币所需技术条件间的差距,报告列举了若干关键数据:
破解比特币安全基础的SHA-256算法需要约8,000个逻辑量子比特——这并非普通物理量子比特,而是需具备极高稳定性并经过纠错的量子比特。
加州理工学院目前保持6,100个物理量子比特的纪录,远不足以发动有效攻击。该设备甚至无法破解需要约4,000个逻辑量子比特的RSA-2048加密。
纠错机制构成主要障碍:例如Quantinuum虽实现98个物理量子比特,但仅能产出48个真正可用的逻辑量子比特。
在通用量子门系统方面,Atom Computing虽突破1,000个物理量子比特大关,但仍不具备大规模密码分析能力。
换言之,技术鸿沟依然巨大。亚当·巴克认为比特币既有充分反应时间,也具备无需仓促应对的密码学工具。
间接隐患:已然存在的潜在威胁
虽然量子计算直接攻击比特币的威胁尚属遥远,但研究人员警示另一种更隐蔽的危险:"现在收集,将来解密"的数据存储策略。智能合约与零知识证明专家吉安卢卡·迪·贝拉主张:"我们应当立即迁移"。他认为即便商业化量子计算机还需十到十五年,但"微软或谷歌等巨头可能几年内就能获得解决方案",暗示量子霸权竞赛可能超预期加速。
这种攻击策略虽不适用于依赖私钥而非数据保密性的比特币模型,却威胁着更广泛的加密通信领域。在敏感政治或地缘背景下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例如当前受非对称加密保护的异议人士,若其数据被某些实体截获,十年后当该实体获得量子破译能力时仍将面临风险。
技术治理与数字主权之问
这引发了关于技术治理和数字主权的深层思考:既然后量子标准已获认证,何时及如何将其整合至现有协议?由谁监督实施?尤其重要的是,比特币用户是否准备好接受可能的技术变更?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和Web3巨头纷纷布局量子领域,后量子迁移已成为长期必然课题,但其时间窗口仍充满不确定性。

资金费率
资金费率热力图
多空比
大户多空比
币安/欧易/火币大户多空比
Bitfinex杠杆多空比
账号安全
资讯收藏
自选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