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分析] 稳定币正改变美国国债市场——"数字美元双胞胎"构建全球金融新秩序

2025-11-06 10:03:42
收藏

稳定币已不再是加密资产市场的附属概念

布鲁金斯学会最新报告《稳定币的崛起及其对国债市场的影响》指出,稳定币已悄然成为美国国债市场的"非官方投资者",并警告其可能成为未来全球金融稳定的核心变量。

■ "稳定币=短期国债的数字封装"

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泰达币(USDT)和USDC两大稳定币项目持有的美国短期国债规模已达1776亿美元,占美债未偿付余额的0.6%。这一体量已与比利时、加拿大、爱尔兰等主要海外持有国持平。这意味着"泰达币和USDC已成为国家级的债券持有者"。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泰达币持有的国债规模在2024年底达到945亿美元,相当于德国、阿联酋等中等国家的持有水平。报告分析认为:"稳定币发行方正成为短期美债需求的结构性支柱。"这种现象具有双重性:既增强了美国财政融资的稳定性,同时也为加密货币市场波动向国债利率传导开辟了新通道。

■ 迅猛发展的背后动因

202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稳定币国家创新引导法案》成为制度转折点。该法案将稳定币定义为"支付用数字资产",并将发行主体扩展至银行、信用合作社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同时强制要求100%准备金制度及反洗钱合规。

随着监管风险消除,美元稳定币在全球汇款支付市场快速扩张。数据显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43%的跨境汇款已通过稳定币完成,货币不稳定的新兴经济体采用率更高。

■ 重构全球资金流动格局

数据分析表明,稳定币资金流主要集中于北美与亚洲间的双向汇款。在阿根廷、尼日利亚、菲律宾等高通胀国家,使用USDT作为价值储存手段的现象已常态化。这种情况既削弱了传统外汇管理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预示着新兴市场美元化进程进入新阶段。

报告指出:"随着稳定币发行方替代银行成为流动性提供者,全球美元循环体系正逐步区块链化。"

■ 2030年发展预测

报告模拟了多种发展情景:若美元流通量年增6%且稳定币渗透率达10%,相关国债需求将激增至约2万亿美元。这相当于当前外国央行持有量的四分之一,足以改变美国政府的短期债务融资结构。

■ 潜在政策风险

报告同时警示三大风险:首先是稳定币挤兑可能引发的国债市场流动性危机;其次是发行方信用风险向主权债务市场的传导;最重要的是,私营部门通过区块链技术获取货币创造权,可能侵蚀各国货币主权。

对美国而言,稳定币既是财政融资的新动力,也是难以管控的"私营美元化"变量。

■ 政策建议框架

报告提出三大核心建议:建立发行方准备金实时审计系统,将稳定币流动纳入货币供应量统计,以及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强调,各国需建设能实时监控稳定币资金流的数据基础设施。

稳定币:国债市场的新参与者

稳定币早已不是加密资产的边缘实验。用报告的话说,它正在演变为"美国国债的数字万亿美元基金"。但货币主权被私营区块链侵蚀的速度,远超监管部门的应对能力。归根结底,稳定币重新引发了"谁有权发行美元,谁应该控制美元"这个根本命题。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