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Aster与Hyperliquid激烈交锋,DEX战火重燃引爆市场关注"

2025-09-23 14:55:51
收藏

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暗战:Hyperliquid与Aster的路径之争

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竞争从未如此激烈。2025年9月,一篇看似普通的推文点燃了市场情绪:前币安CEO赵长鹏(CZ)分享了一张价格走势图,主角既非比特币也非BNB,而是新晋代币Aster。

随着CZ一句简短的"干得漂亮!继续加油!",Aster短时间内暴涨400%,瞬间成为市场焦点。交易者们意识到,这不仅是祝贺——更是对崛起中的DEX Hyperliquid的正面挑战。

Aster的登场绝非偶然——这是一场精密布局

公开资料显示,Aster是两大DeFi协议Astherus(多资产流动性中心)与APX Finance(去中心化永续合约平台)合并的产物。这个横跨BNB Chain、以太坊、Solana和Arbitrum的多链DEX,关键之处在于长期获得YZi Labs(原币安实验室)的支持。

早在2024年底,币安资本就投资了Aster的前身并将其纳入孵化计划。随着Hyperliquid市场份额持续攀升,Aster被推向前台,成为制衡"新科DEX冠军"的币安系力量。

技术亮点:Aster的五大创新

1. 统一流动性池:聚合跨链订单簿深度,用户无需手动桥接即可交易
2. 双模式交易界面:简易模式(单键交易)与专业模式(完整订单簿)
3. 隐藏订单:类似传统金融暗池,防范抢先交易
4. 生息抵押品:支持asBNB(流动性质押BNB)等收益型资产作为保证金
5. 股票永续合约:引入美股永续合约,部分品种杠杆高达1001倍

架构之争:封闭高速链 vs 开放多链生态

Hyperliquid选择自建Layer1链,优势在于:
- 极端性能(媲美CEX的链上撮合速度)
- 统一执行/结算/数据层带来极致体验
但相对封闭的生态可能限制创新速度

Aster采用多链整合策略:
- 天然开放性降低用户门槛
- 跨链流动性调度能力
- 与现有DeFi工具高度兼容
但需攻克跨链安全、订单簿同步延迟等技术难题

市场策略:守城者与攻城者的较量

Hyperliquid目前占据去中心化永续合约市场约70%份额,未平仓合约超150亿美元,日活用户约20万,网络效应显著。

Aster作为后来者,半年内达成5140亿美元累计交易量,TVL峰值近20亿美元(近期回落至6.55亿),冷启动阶段已展现爆发力。

杠杆哲学:稳健派与极限派的路线分歧

Hyperliquid将杠杆上限设定为40倍,塑造"专业投资者首选"的稳健形象;Aster则推出1001倍杠杆的股票永续合约,支持者认为这满足极端风险需求,批评者则指其陷入"赌场逻辑"。

代币经济:通缩模型 vs 社区实验

Hyperliquid的HYPE代币更接近"股权属性",团队通过年超10亿美元的手续费收入进行回购销毁,形成类分红+通缩效应;Aster的ASTER代币53.5%供应量分配给社区激励,侧重网络效应扩张而非单纯通缩。

冷静看待"DEX战争"

Aster的出现无疑激活了DEX赛道,但长期价值仍取决于真实用户需求与可持续商业模式。投资者需回归本质思考:
- 平台能否维持实质性交易量?
- 商业模式是否经得起周期考验?
- 代币能否真正捕获生态成长?

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远未到终局时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