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支付手段还是价值储存?持续的核心论辩
当比特币价格持续突破10万美元大关,面对ETF发行商和比特币储备公司的强势推动,以及不可避免的机构化趋势,将比特币用于小额支付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格格不入。但杰克·多西断言"若比特币仅作为价值储存而非支付手段就是失败"的观点是否正确?
支付本源的再审视
比特币的诞生本质是作为支付手段——一种真正私密的点对点电子现金,其价值储存属性是后期衍生的附加特性。正如BitVM创始人罗宾·莱纳斯强调:"比特币的核心使命是支付,价值储存不过是绝妙的副产品。"
随着时间推移,"数字黄金"和机构投资的叙事逐渐占据主流。多西和莱纳斯等意见领袖认为,这种转向背离了项目初心,削弱了其长期价值。莱纳斯从历史维度指出:"密码朋克的愿景明确是用于私密点对点支付的电子现金。'数字资产'叙事是后来者的建构,如今竟成争议点实在荒谬。"
多西进一步阐释其立场:"要维持日常相关性就必须成为支付工具,否则只会沦为人们购买后遗忘的应急资产。若无法实现支付转型并建立日常使用场景,其存在感将不断衰减——这在我看来就是失败。"
中本聪的支付蓝图
从中本聪最早的通信、邮件到著名的比特币白皮书,所有原始文献都明确将比特币定位为电子现金、货币及支付系统。2008年与亚当·贝克的邮件往来中,中本聪将比特币描述为构建点对点电子货币的突破性方案,始终聚焦支付功能。
他阐述工作量证明机制如何在分布式时间戳服务器上实现货币流通,支付意图昭然若揭。然而近年来,随着ETF问世、"数字上涨"营销盛行,以及比特币作为投资组合对冲工具的讨论,整个生态正逐渐偏离惠及普通人的现实支付应用场景。
价值储存叙事的代价
虽然比特币作为价值储存载体的崛起令人瞩目,却也掩盖了其作为私密点对点数字支付系统的本质基础。多西、莱纳斯、斯旺乃至中本聪本人等关键声音不断提醒社区:真正的普世效用取决于将比特币视为流通货币,而非窖藏资产。
比特币播客主理人盖伊·斯旺发起公开论辩倡议:"我们需要实质性的观点交锋,而非口号式的立场宣示或白皮书摘抄。"将比特币局限于价值储存范畴,可能导致其丧失最初使其与众创新的愿景与功能。比特币支付功能的未来,取决于社区能否挑战主流叙事,重归支付应用与现实采用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