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莱德大举增持以太坊:机构投资者的新宠?
贝莱德上周斥资12亿美元购入以太坊,相较之下比特币仅购入2.67亿美元。数据显示,其以太坊资金流入量是比特币的四倍多,这或许预示着机构投资偏好正在发生历史性转变。
战略布局正在形成
链上数据显示,大量以太坊正从知名交易所Coinbase Prime持续转入贝莱德钱包,其中多笔交易单笔数量达万枚。目前贝莱德持有的以太坊已达258.5万枚(约合98.7亿美元),成为其加密资产组合中第二大持仓,仅次于价值约866亿美元的比特币。
更引人注目的是,该公司旗下iShare以太坊ETF(ETHA)在短短10天内资产管理规模从50亿美元翻倍至100亿美元,成为全球增速第三快的ETF产品。
以太坊为何脱颖而出
这种数字资产的价值远不止于数字货币本身。它为智能系统、资产代币化、去中心化金融(DeFi)等提供了基础设施。比特币虽然价值稳定,但以太坊的可编程特性正吸引越来越多企业级关注。
多家机构正在积极布局:Bitmine Technologies持有超56.6万枚(约20亿美元),目标是控制全网5%的以太坊;Sharplink近期增持量甚至超过新币发行量,累计持有43.8万枚(价值超16.8亿美元)。此外,Coinbase、Bit Digital等机构也都是重要持有方。
比特币仍占主导,但以太坊奋起直追
尽管贝莱德仍持有73.3万枚比特币并持续增持,但7月数据显示其以太坊资金流入(5.47亿美元)已超越比特币(4.97亿美元)。这并非意味着比特币失去吸引力,而是反映出机构正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
从稀缺性到统治力:机构助推下的价值跃升
随着机构持仓增加,以太坊可能面临新型稀缺性。在高质押收益吸引下,更多以太坊被锁定在长期机构储备中,流通供应量或将显著收缩。这意味着即使零售需求不激增,价格也可能承受上行压力。
但值得思考的是,如果Solana、Avalanche等智能合约平台复苏并形成挑战,以太坊的先发优势能否保持?这场机构主导的价值重估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