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sync作为基于以太坊构建的Layer-2扩容网络,正在将其ZK代币从治理功能转向实际经济效用。这一转变标志着区块链网络将使用场景与价值相融合的新阶段。
从治理代币到真实效用
2024年年中推出的ZK代币最初仅具备治理功能:持有者可参与提案投票,但与网络活动价值不直接挂钩。这种去中心化生态系统的典型模式旨在架构成熟前保持中立性。
随着互操作性和"Prividiums"(面向机构的私有ZKsync链)进入实际应用,创始人Alex Gluchowski认为现在是时候将网络经济与原生代币绑定。
在新提案模型中,每笔使用ZKsync网络的交易或服务都将产生价值,回流至由代币持有者治理的分散式金库:
https://t.co/RRS64KHyam— ALEX | ZKsync ∎ (@gluk64)November 4, 2025
该金库资金将用于三个核心用途:从市场回购ZK代币、向节点运营商分配质押奖励、资助生态系统发展。其逻辑简明:随着网络使用增长,价值应在系统内循环而非外流。
提案包含两类收入来源:链上互操作性费用(资产与消息在ZKsync和Prividiums间转移时产生),以及面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链下企业模块授权许可。
治理效用的价值演进
治理代币最初用于分散决策权,赋予持有者投票权但不直接关联利润,以此与证券划清法律界限。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结构显露出缺陷:网络增长未必为代币持有者创造直接经济收益。
ZKsync提出的"治理效用"转型弥合了这一鸿沟。ZK代币将不再是象征性投票工具,而成为网络价值分配机制——在保持去中心化的前提下实现价值回馈。这意味着治理仍由社区驱动,但获得可量化的链上活动支撑。
正如官方推文所述:
换言之,ZK代币将兼具决策工具和网络健康指标双重功能,迈向Gluchowski所称的"经济可持续的去中心化"。
经济模型运作机制
在提案框架下,互操作性将成为ZKsync链上价值捕获的主要来源。基于Elastic Network架构构建的新跨链系统,可实现公链与私有Prividiums间的无缝资产转移。
每笔转移将产生微量协议费用。虽然单笔金额微小,但若金融机构采用ZKsync作为结算层,其规模可能堪比日均处理5000万条金融信息的SWIFT系统。
链下方面,网络将通过企业授权许可创收。合规仪表板、审计集成等模块将面向私有化使用ZKsync技术的金融机构提供。这些许可费用将与链上收入共同纳入治理控制系统,形成统一的经济闭环。
互操作性与Atlas升级的协同效应
该提案紧随ZKsync的Atlas升级推出。该升级重构了以太坊Layer-2网络的流动性交换机制,实现秒级跨链资产转移,并让机构能直接获取以太坊流动性而无需单独储备。
Atlas升级与新型ZK效用模型共同构成更宏大的战略:打造能同时支持零售与机构级链上金融的、具备自我维持能力的互操作网络。
ZK代币的未来路径
该提案将在ZK Nation论坛进行社区审议后进入正式治理投票。若获通过,将成为"代币化治理"向完整"经济治理"演进的前沿案例。
正如Gluchowski总结:"当网络被使用时,生态系统应当获益。"这一转变预示着DeFi和Layer-2领域的重要趋势:价值正由实际效用而非投机行为定义。

资金费率
资金费率热力图
多空比
大户多空比
币安/欧易/火币大户多空比
Bitfinex杠杆多空比
账号安全
资讯收藏
自选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