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MNEE首席技术官Neeraj Srivastava
稳定币最初问世时,曾被标榜为支付领域的革命。传统银行系统处理借记卡交易通常需要1至4天(电汇甚至需要数周),并收取高昂手续费。而稳定币结算不仅更快更便宜——几乎瞬时完成且成本趋近于零。
遗憾的是,现实并未兑现这一承诺。虽然交易结算时间已大幅缩短,但不同区块链网络间差异显著。作为稳定币主要流通平台的以太坊,交易确认需时三分钟,且手续费偶尔会飙升至数美元。要实现"即时货币"的承诺,区块链基础设施必须显著提升效率。
部分公链的稳定币性能缺陷
对于集成稳定币的开发者、金融科技公司和商户而言,核心诉求很明确:准瞬时最终确认、近乎零Gas费、易集成和可预测的性能。但各公链表现差异悬殊:在Solana上用USDC交易约400毫秒即可确认,Arbitrum需三分钟,Base网络则需3-9分钟不等,而Plume或ZKsync Era等链可能耗时30分钟甚至更久。
Gas费问题同样突出。作为稳定币市场支柱的以太坊频现手续费峰值,单笔USDT交易成本可能达2-3美元。虽然Avalanche或Polygon等链单笔交易费可低于0.0003美元,但这部分得益于其较低的网络负载。
低效基础设施的隐性成本
表面看,多等几秒或多付几美元似乎无伤大雅——毕竟仍远快于电汇。但规模化应用时,这些问题将产生巨大代价: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支付确认的等待会消磨购物体验,意外手续费更是电商弃单的主因。对专业交易者、做市商和跨境外汇平台来说,毫秒级的延迟可能意味着套利机会的错失,高昂手续费则直接侵蚀利润空间。这些低效成本最终都将转嫁给终端用户。
发行方自建链的机遇与挑战
行业已开始积极应对这一挑战。越来越多稳定币发行方推出专为支付设计的区块链:Tether推出专注稳定币的Plasma链,Circle发布Arc结算网络,支付巨头Stripe也与Paradigm合作开发Tempo链。这些定制化公链均优先保障快速确认和最低费率。
这一趋势令人振奋,但也引发新思考:这些链会真正发展为开放互通的生态,还是形成新的竞争壁垒?理想的支付优化区块链不应只为创建方服务,而应支持多代币公平竞争。行业必须避免重蹈传统金融割裂低效的覆辙——封闭的私有链无论多高效,终将导致用户被迫在多链间繁琐转换,陷入新的效率陷阱。
实现即时无国界数字货币的愿景已触手可及。关键在于构建开放、高性能的区块链基础设施,让所有稳定币都能平等运作。

资金费率
资金费率热力图
多空比
大户多空比
币安/欧易/火币大户多空比
Bitfinex杠杆多空比
        
                
账号安全
资讯收藏
自选币种